4月28日,由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肿瘤防办)出版的《2020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正式发行。本次《年报》汇总了2017年北京市16个辖区户籍人口的肿瘤登记数据,详细记录了全市整体及23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根据该书显示,2017年,北京市不论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首位的均为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第3-5位的分别为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分别为乳腺癌、肝癌和胰腺癌。
这是北京市首次以年报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本市居民恶性肿瘤监测数据,并深入分析了居民癌症发病与死亡特点。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介绍,《年报》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卫生综合统计信息平台”所收集的来自全市16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送的2017年肿瘤登记数据、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肿瘤患者死亡数据库、通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门诊数据匹配和社区主动随访补充的死亡结局以及北京市公安局公布的人口资料。《年报》主要内容如下:
一、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50070例,发病率为367.88/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11%,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甲状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长。全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1.38/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1.06%,死亡率的下降与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占比逐年增高有关,也与近年来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癌症筛查等防治工作取得综合成效有关。但是作为多年来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恶性肿瘤的危害在未来还会持续显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依然是当务之急。
二、男性和女性发病谱呈现不同特点
北京市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男女发病比约为1 : 1.1,但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死亡比约为1.6 : 1。男性发病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发病顺位前五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体癌。
2017年,北京市不论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首位的均为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第3-5位的分别为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分别为乳腺癌、肝癌和胰腺癌。
就具体病种来看,该书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肺癌新增发病10125例,占全部新发癌症的20.22%。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仅0.18%,发病率变化趋势呈平台期。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比例约为1.54:1。2017年本市肺癌死亡病例数为7390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37%,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其中男性4850例,女性2540例,城区4602例,郊区2788例。肺癌死亡率为54.30/10万。该书还显示,肺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以前均较低,40岁以后快速上升,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女性的肺癌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
从以女性患病为主的乳腺癌的情况来看,2017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新增发病5119例,占全部女性新发癌症的20.22%,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2017年本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病例数为1067例,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0.12%,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三位。
从甲状腺癌来看,2017年北京市甲状腺癌新增发病4672例,占全部新发癌症的9.33%,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四位,其中男性1209例,女性3463例。10年间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6.07%,是所有癌症中年均增速最快的。男女发病比例约1:2.78。
不过,胃癌的发病率在北京呈下降趋势。该书显示,本市胃癌发病率由2008年的9.83/10万下降到2017年的8.33/10万,10年间发病率平均变化百分比为-2.14%。对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解释原因:“宏观来说,北京很早就开始关注肿瘤预防,包括开展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等工作,比如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等措施都有助于早发现,并在癌前病变时就阻断其进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对人们对自身健康认知度也在提升,比如调整饮食结构,开展‘冰箱革命’,更多摄入绿色蔬菜等等都是北京胃癌发病率下降的综合因素。”
三、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和死亡地区差异明显
该书显示,北京市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自20~24岁开始快速上升,于80~84岁达到高峰,老年群体占所有新发病例49.1%。年龄别死亡率自40~44岁开始快速上升,在85岁及以上达到高峰。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郊区,而死亡率低于郊区,常见癌种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除诊疗水平的差异外,主要是由于郊区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等治疗效果较差的肿瘤占比高于城区。
针对居民高发癌症,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癌症防控措施。2012年起,北京市就开始承担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城区开展针对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的筛查工作,目前已覆盖北京市9个区。同时,北京市还承担了国家医改重大专项-农村结直肠癌和肺癌早诊早治项目,在全市11个区开展相关筛查。除此以外,还有基于女性重点人群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符合条件的居民均可参与癌症风险问卷评估,评估出的高危人群可以前往定点医院免费进行相应癌症的临床筛查。2014年,北京市肿瘤防办率先搭建了全国首个基于癌症筛查的大数据信息平台,现覆盖全市9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家筛查定点医院,实现了从高危评估、预约、临床筛查、结果录入到信息汇总分析等全流程的网络在线管理。北京市在努力提高早期肿瘤患者的早期发现比例和五年生存率、降低癌症死亡率的同时,不断提升管理效率与数据管理质量,为阅批制定有效的癌症二级防控策略和高危居民精准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数据支持。
王宁介绍,北京市肿瘤登记数据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曾多次被世界卫生组织《五大洲癌症发病率》和全球癌症生存监测项目(CONCORD)所收录,目前是国际癌症研究署中能够代表中国的一个重要数据库。
据了解,北京市肿瘤防办成立于1976年,挂靠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全市肿瘤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年报》主编季加孚教授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据悉,未来北京市肿瘤防办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肿瘤登记工作,计划每年发布一次《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为肿瘤防控提供更加扎实、科学的依据,同时不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积极做好癌症筛查与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提升肿瘤防治人员能力,加强居民癌症防治意识,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