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说法是星球最终会变成黑洞?

黑洞是一种可怕的天体,引力强到连秒速30万公里的光都逃脱不了,然而黑洞又是宇宙中很常见的天体,天文学家们认为仅仅银河系中就有数百万个。 黑洞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宇宙形成时候...

黑洞是一种可怕的天体,引力强到连秒速30万公里的光都逃脱不了,然而黑洞又是宇宙中很常见的天体,天文学家们认为仅仅银河系中就有数百万个。
b76b0004de4a0d988818

黑洞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宇宙形成时候产生的原初黑洞(原生黑洞),星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通常都是这样形成的,另一种就是恒星级黑洞了,所谓“星球形成的黑洞”就是指的这种方式形成的黑洞。
b7670009c5e596494c69

星球形成的黑洞都会先经历恒星主序星这一阶段,细分的话,这样的黑洞也会有两种形成方式,第一种就是大质量恒星快速结束其主序星阶段后形成的黑洞,这样的恒星的原始质量通常都会在30倍太阳质量以上,它们的内部进行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通常在数千万年甚至数百万年中就可以从氢元素聚变到铁元素,越大的恒星变成黑洞的时间越短。
b7670009c639829ac6c8

当铁元素在恒星内部开始通过核聚变方式生成的时候,就意味着这颗恒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了,因为铁元素的聚变并不是放能量,而是吸收能量,这会导致恒星内部的辐射压消失,那么恒星的引力造成的巨大压力就会在一瞬间挤压向中心地带,这一时刻就会发生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的时刻会生成大量的重元素,当中心的高温高压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连中子也会被压碎,这一时刻就会形成黑洞了,这是宇宙中最常见的黑洞形成方式。
b76b0004debc41295d35

另一种恒星级黑洞形成方式是由中子星形成的,这类黑洞形成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中子星不断吸收物质,达到一定的限度的时候就会塌缩成黑洞,另一种形成方式就是中子星碰撞了。

如果一颗多星系统中的大质量恒星通过超新星爆发形成中子星之后,它的附近还有一颗大质量恒星,两个星体的距离足够近,那么这颗中子星将会不断吸收另一颗恒星上的物质,达到一定的限度之后,内部的压力足以将中子压碎,那么也就会形成黑洞了。有的中子星甚至会钻到红超巨星里面,再经过10到100年的演变,也会有很大的几率变成黑洞。
b7680009cb58b1432c0e

中子星碰撞也常常会形成黑洞,这是因为中子星都是质量很大的天体,当它们发生碰撞的一刻,能量的爆发也相当巨大,产生的温度甚至比超新星爆发还要高出一倍,这一时刻也会形成黑洞,比如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们观测到的引力波事件就是由两颗中子星碰撞造成的,后来的观测发现碰撞之后就形成了一个黑洞。
b7680009ca2224acbdae

其他网友观点

质量越大的恒星,引力越大,就需要越高的温度和压力来平衡这个引力,否则会继续收缩,这就需要更剧烈的聚变反应,因为有更剧烈的聚变反应,消耗的物质越多,寿命越短,而能聚变的物质从氢开始,一直到产物为铁元素聚变时开始吸收能量,这时的聚变反应,不再能用辐射的热量对抗引力,恒星就开始到烈的收缩,收缩引起的温度升高能抗剧的引力收缩,就因恒星质量的多少而变成白矮星,或是中子星,甚至是黑洞!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黑洞的物理存在性质,不是由物质本身来决定的,而是由物质于空间的分布形式或形势来决定的。或者说,物质由空间存在的“撕裂态”决定了其此空域的存在性质;正如粒子产生于恆星的道理。恆星里的物质态总是以饱和后的物质溢出形式来平衡其所处空间态的物质反应形式一一以量化后的放射态物质来加密其所处空域的另一层面的物质密度并不断地扩散、扩大化。若此平衡式张量都不能满足其所处空间态的形势需要,其进一步的表现形式,就只能是黑洞的出现。相反,大型的黑洞天体,总是从对这层物质态进行不断的吸收的吸收来开始衍绎其物存的特定存在形式一一由微由宏观层面的物理存在形式皆是如此。

  • 发表于 2022-02-07 12:47:50
  • 阅读 ( 302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